胶垫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胶垫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再访贺利坚二因为大学生的迷茫走上了逆袭大学的征途万芳

发布时间:2020-02-14 12:04:51 阅读: 来源:胶垫厂家

再访贺利坚(二):因为大学生的迷茫,走上了逆袭大学的征途-CSDN.NET

摘要:因为IT学子的迷茫,他在全校开出“学习指导”通选课,后来发现这是共性问题,就贴到博客让更多人参考,后来文章受到热捧,便开始网上咨询,他义务付出和正确地引导被人们称为网络上的精神导师,本文是对他的专访。

与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贺利坚副教授相识,还是在2012年年底,那个时候我在为社区之星专访栏目寻找合适的采访人。在社区运营的推荐下,我接触到了贺利坚老师,那个时候他正忙于带领他的学生进行互联网教学,正义务的在网络上开设《IT学子成长指导》栏目为大家做各种咨询。在这个背景下,我对他进行了专访(文章见:《专访贺利坚:给编程初学者的金玉良言》),专访文章有近五万的阅读+191条评论,大家反响非常大。一晃近两年过去了,贺利坚《IT学子成长指导》专栏做的越来越全、人气也越来越大,而在这个时候,CSDN高校俱乐部找到我称,贺老师最近出了本新书,希望藉此请他谈谈新书背后的一些故事和基层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。虽然担心有帮他宣传新书的嫌疑,但我更想知道他的互联网教学怎么样了?为什么如此坚持投入大量时间为大家做各种咨询?以及为什么三年如一日地写博?……太多的问题,等着我去探问,而如今,答案就在这里。以下是文章正文:“很多同学道理都懂,但就是做不到,因此我开出了‘大学生学习指导’全校通选课,让自己有机会系统梳理大学生面临的问题,从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到产生问题的根源。随着开展咨询的积累,以及养成写博客的习惯,这方面的工作也就做起来了。”“IT学子的迷茫,根本问题不在专业方面,而是关于大学和学习。”“大多数同学在中学只是围绕着考试学习,缺乏自己找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,心生恐惧在所难免。”“大学里处处是死扣:学生等着有好老师教,老师等着学校拿出办法,学校等着政府的政策,政府需要校园里面要有所作为。”……当记者在专访中,问及IT学子在校迷茫时,贺利坚是这样回复。贺利坚,一位网络上的精神导师“现在大学里负责任的老师还是很少遇到。支持贺老师。”、“老师,您好,很敬佩这种公开。”、“支持贺老师、也十分感谢贺老师,很羡慕你们有这么好的老师、真的要好好珍惜啊”、“看到老师的博文我感慨好多,我知道我下学期该干什么,该怎么干了,谢谢老师为我们付出的一切”……在贺利坚的CSDN博客,随意打开篇博文总是能见到诸如此类的评论,甚至有人直接将贺利坚称为“网络上的精神导师”。对于这个称呼,贺利坚忙谦虚到不敢当,他在网络上所做的工作也只是对脑袋中有疑问的学生给出观点,帮助他们能够思考下去,或者按照建议试探着走出下一步,再或者在贺老师的鼓励下,将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坚决地做下去。贺利坚担心到,基于所谓“精神导师”的称号,他非常怕有人将贺老师的话当绝对的真理,将他并没有完全掌握当事人特点以及所处的情境下给出的建议,当作教条去执行。贺利坚表示,他所希望的是:有他的参与,大学生能够走快、走得快乐一些。为什么会成为“精神导师”?为什么会对网络咨询工作如此津津乐道?贺利坚回忆称:“我常想起在大学中最迷茫的时期,我没有得到别人的帮助。走出那段迷茫,靠得几乎就是本能。所幸的是在上大学之前,由于家庭缘故,我早早当家,经历了同龄孩子没有经历过的锻炼,让我有能力扛过那段不堪回首夜夜失眠的日子。多年以后,想起当时想退学,不敢和妈妈说,写信给姐姐。当时是姐夫回的信,他让我再坚持一下,一切会好起来的。那封信,让我断掉了本来就犹豫的退学念头,也安心下来,白天就是睡觉,也一定要睡在教室里。从这件事情中我体会到,一个处在迷茫之中,还有上进念头的年轻人,哪怕就只有一个鼓励,也可能改变他的人生走向。”,这是一个原因。第二个原因,则是在从教学评价科科长岗位主动辞职,他再次回到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,开始必须面对大学中在学习上完全不投入的学生,以及沉迷游戏、网络小说将自己禁锢在自我世界的一些学生后,贺利坚开始了一段新的探索缘故。对这段经历,贺利坚坦言到:“说实话,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很失败,我不能如愿将一些同学带回轨道。这给我的刺激很大,我感到了自己的无能。同时,由于和这些同学的关系紧密,我能感受到他们在 静夜思 中的痛苦,为他们 道理都懂,但就是做不到 而着急,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离开校园的时,却无法投入社会。在这点上,贺利坚表示,他觉得需要有人多关注一些。然而,在高校现行的机制下,这样的工作并不在某个岗位职责和能力当中。辅导员一般负责思想政治工作,他们很难将工作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。而班主任、任课教师,工作大多局限在专业学习方面,而且有一部分人思维是局限在应试圈子中,照章行事,这不足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。再说到有些主持学生工作的领导,工作方法中透出的理念,就是要“管住学生”,这不是给大学生做工作的方法。后来,贺利坚就开出了“大学生学习指导”全校通选课,使得他有机会系统梳理大学生面临的问题,从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到产生问题的根源,在课堂中,给出大学生应该立足当下行动起来的建议。而这也使得贺利坚对大学、对学习开始清楚,知道了作为一名想在这方面解决问题的教师,需要将自己的境界提高到教育的层次,而不是只在教学、甚至只在教书层次上开展工作。随着开展咨询的积累,以及养成了写博客的习惯,这方面的工作也就做起来。由于心怀教育理想,所以有了自己的迷茫,有了对迷茫切身的感受。当贺利坚每一次突破迷茫,就发现自己又前进了一大步,便体会到了与迷茫为友的快乐。所以他想将这种感觉传递下去,帮助更多的年轻人从迷茫中走出,因此便开始了网络咨询工作。对于这样一位IT学子的“精神导师”,CSDN记者特地和他进行了对话,以下是对话内容:CSDN:你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在博客上指导学生、职场新人,在这上面投入了很多时间,能分享下你的一天时间是如何安排的?比如如何处理工作时间、休息时间等等?贺利坚:我生活中不太好区分休息时间和工作时间,大学老师在时间支配上相对自由,不需要坐班。对我而言,没有上班的概念,其实,也就没有下班的说法。我的生活非常简单,所做的工作是自己喜欢做的事,工作和生活就是一体的,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超出8个小时,这也很自然。学院给我排好的课,这是首先要保证的工作,排好的上课时间,必须出现在指定的教室或机房中。有时约了学生,或咨询或答疑,还有毕业设计之类的工作,会在学院答疑室与学生见面。其余时间,我在实验室,或者就在家工作。大多的时候我会在6:00左右起床,7:00左右吃完早饭开始工作,到11:40准备午饭。午休之后,14:00再开始工作,到17:20去锻炼身体。19:30晚饭后,再工作至22:00。上高中住校的儿子这时会给我打个电话,我也结束一天的工作准备睡觉。这是多年来,我和家人形成的作息规律,周末大抵也是这样,有时候会安排些别的事情。我家没有电视机,儿子周末回家,我们会一起下载个电影看看,但更多的时候,各干各的事。我一整天就将工作当生活,乐呵其中。早几年对于上过的课,一般在课前用两小时再去熟悉一下内容就行。而现在,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开展以实践为主的学习,我得拿出合计1天的时间,去围绕2课时的课堂教学准备材料,包括写题目、发参考解答,以及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,将一些在课堂上来不及或不便于讲的问题,写成博文公布出来。每天也要看好几次“空间”,学生发表博文了,快速看一下,有时也做些评论。义务的学业指导咨询主要通过回信方式进行。回一封信,然后再发表成博文,少则20分钟,多的会用到2小时以上。一般收到学生来信,我并不立即回答,一来是要保证手头正在做的事情能做下去,二来有些来信,需要想一想再回复。有些信中提到的问题,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时,就让它在脑袋中一直加工着。记得曾有一封信,琢磨了三天之后,才觉得试着能给人回复了。我所谓的工作时间里,也有不少时间就在网上“闲逛”,有时都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网络依赖症了。但这种随意浏览,对于我工作是必要的。行业中的动态,一些新技术的梗概,都通过在网络中的自由浏览找到线索进行学习。在我的课堂、我的咨询以及我写的书中,都有随意浏览得来的东西,这就是积累。近来微博上得少些,但在人人网上花的时间相对多一些。主要是分享专业学习方法,推荐资讯等。这几年,我在科研工作上投入得很少,但每周也在坚持参加课题组的例行交流活动。两本期刊是必看的,一本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出的《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》,这使我能跟踪学术界研究方向、学科发展方面的动态;另一本是《程序员》,这使我对工业界的动态,包括最新的技术、产品,以及商业模式等,做到有所了解。在日常的生活中,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,是每天下午一个多小时的锻炼,我和学校梅花桩协会的大学生一起度过这一段时间。坚持锻炼,让我的身体能够承受超量的工作。其实在开始写《逆袭大学》的时候,我的手和胳膊出了问题——典型的鼠标手的症状。靠着每天能坚持锻炼,靠着梅花桩拳动作中的大开大合,每一个动作都充分舒展,硬是保证自己在不耽误工作和写作情况下,恢复了健康。我常感叹IT行业中大家关心的健康问题,其实有一个好的作息,找到一种适合自己锻炼的方法,坚持每天的运动,是一个需要且必要的事情。把这件事情当回事,其实也并不是不可行的事情。另外,梅花桩拳理中的求变思维,以及舍我、引手反击等原则,也鼓励和启发了我,能做出有别于他人的工作。CSDN:写博客你已坚持好几年,能不能分享下写博客都有哪些意义?贺利坚:我写博客实际上是从2008年开始的。当时担任了班主任的工作,为学生解答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比较频繁,常有了些想法就写下来,因为不写很快就又忘了,自己也觉得可惜。和学生的谈话,很多都是即兴发挥,为了说服学生,将自己的经历、认识,以及看过的书都结合进去,同样,离开了那情境,那些道理、那种直接面对学生的表述方式,再也找不回来。当意识到我和个别同学谈话涉及的是共性问题时,就将其写出来分享,让更多的人参考。再后来,我带着学生通过CSDN博客,提交C++程序设计的作业报告,“让代码积累看得见”,我将有关学习指导、答疑解惑的博文也发到CSDN博客中,不少文章受到了大家的热捧,才发现我主要在做IT学子的指导,找到CSDN这样一个合适的平台是多么的重要。就我个人体会,坚持写博客促成了一次重大的自我升华。我很满意现在的生活、工作、学习状态,这几年的写作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写作,能让人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激情。这是我从朱永新教授倡导的“新教育”中得到的启示。我们总是在重复着日复一日平凡的工作与生活,难免会感到单调和乏味,有些工作,带来的就身心的疲惫与焦虑。用写作的方式,将自己平凡的工作和思考记录下来,积累久了,会发现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竟然做过这么多的工作,想过这么多的问题,进而认识到平平常常的自己,其实也是很独特的。博文是要发布出去的,是要给大家看的,所以会写正面的东西,而不好的一面也就不会写。时间久了,发现自己在看问题时,总能盯着能让人向前看的因素,而有胸怀不计较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,因此写作会带给自己正能量。写作,引导着自己进步的方向。作为一名知识分子,热爱着教育,并且对教育的现状不满意,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。通过记录自己在教育中的新想法、新行为,鼓舞了自己的士气,还发现了继续努力的方向。遇到困惑时写一写,有时某些困扰突然间就被破解了,有时候会再给自己提出非常有意思的新问题、新想法。甚至受到伤害想不通的时候,也将它写下来。写的过程中,情绪就能平静下来,也常能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,理性战胜了冲动,自己的工作空间仍然由自己把握。从2008年开始,我给自己立了个规矩,自己的博客,就是要发布原创的文章,首先是写给自己,写真话,写心里话,引导自己坚强面对现实。写作,还带动了自己读书。由于有读书和写作,让自己更能追随内心,在教育观念、教学方法方面不断进取。当教师的,要教育人,前提是要教育好自己,可以说写作和读书,就是我实现对自己教育的主要途径。IT学子的迷茫主要不在专业,而是出在对大学的认识和学习观念、学习方法上CSDN:据说正是因为经常写博客,让你出了本有关于帮助IT学子解脱迷茫的书《逆袭大学——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》,能不能介绍下中间的历程?贺利坚:能够出书,还得感谢CSDN牵线搭桥。2012年12月,CSDN采访我,发表了《专访贺利坚:给编程初学者的金玉良言》。很快,图灵教育董编辑和我联系,说他们正在策划一本意在帮助IT学子和职场新人解脱迷茫的书,想请我执笔写。面对这个机会我还是有压力的。博文写过不少,写成书却是另一回事,在我的心目中,写成书讲迷茫,需要全面地阐述观点、方法等,而不能是博文的简单堆砌。我提出:如果这本书由我写,对职场新人的部分,我没有体验,不能写;即使对在校学生,我能侧重于“雪中送炭”,关注于学习困难,难以突破障碍的同学,而不能更多照顾“锦上添花”,因为我所关注的问题,就是前者;在我看来,IT学子的迷茫主要不是出在专业上,而是出在对大学的认识和学习观念、学习方法,所以,要有相当大的篇幅写大学和学习。董编辑给出的回答非常爽快,她相信我的积累,不是给我命题作文,就按我的思路来。就这样,我很快拟出了目录初稿,开始了样章写作。平时给大学生回信就事论事,再难回的信,看过之后琢磨上一两天,也能给出些正能量来,而在写书时,犯了当老师养成的毛病,凡事都想逻辑严密,没有把前提交待清楚,不说结论,结果发现需要写的太多了,总要偏离主题。尤其是涉及大学观、学习观的内容,我想将读经典书籍得来的启发,用自己熟悉的语言风格转述出来,结合上大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,动笔后发现,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。那时正是寒假,按说时间相对充裕完整,但我却时时由于无法落笔而烦躁。面对一件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,总是要有个适应期。等前两章就在这种煎熬中完成后,董编辑开始在出版社走报批、签合同流程,我则在完成学校正常工作之余写作。有时也写不下去,有时却收不住,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凌晨两三点就没有睡意起来写作。最痛苦的事情是,好不容易有了写作状态,却必须得备课,再有时间,写作状态没有了,磨洋工中找状态,接着再写。有感觉时没有时间,有整时间时没感觉,都是折磨。有时候,写了一上午,再一看跑题了,或者写的东西没有价值,舍弃重写。我每写一章,就打印出来,给我的学生们传阅,请他们提意见。但很遗憾,应试教育已经将他们练得不习惯于提出意见,有些同学给我指出了字句方面的错误。就这样,历时8个多月,我终于提交了全部初稿。CSDN:写书期间,你觉得最有趣和最纠结的事是什么?贺利坚:其间,最有趣事情发生在确定书名上。一本书,有一个恰当、好听、能吸引人眼球的名字是一件大事。我一边写一边想,图灵公司编辑们更是在一起“头脑风暴”。我们列出来的名字有三、四十个。我情有独钟的是灵感中诞生的《走出大学的泥淖》,在书中我将大学喻为一片沼泽地。但这个文绉绉的题目并不响亮,得不到批准。二十多个备选题目该选哪一个,成了一段时间内大家都想尽快定下来,却统一不了的问题。后来我提出,既然是写给年轻人、写给大学生的书,应听听大学生意见。我利用“职务之便”,分三拔,利用课间请200多名大一、大二学生参与确定书名的投票。投票结果:《逆袭大学》第一,《传给IT学子正能量》第二。最后,《逆袭大学》作主题目,《传给IT学子正能量》中加一个“的”字,作为副标题。我一直对《走出大学的泥淖》不舍,但后来发现,“逆袭”可以让走出迷茫更坚决。这本书内容是我基于给学生的指导和咨询而来的,书名也是IT学子定的,再后来封面设计的确定,也有大学生的参与。这本书中的逆袭,就是要由大学生完成。而最纠结的事情,当属二审过后要求的大幅度修改。当时,审稿人认为要明确IT学子读者群的定位,花大篇幅讲大学、讲学习冲淡了主题,没有太大的必要,且影响阅读感受,甚至要求将讲大学的前四章删除。毕竟,这样的话题容易让人认为是说教的,有些人会感到枯燥,而如今的大学生,在阅读习惯方面并不乐观。如果IT学子在开篇找不到直接能得到答案的话题,这本书就不会得到认可。我理解审稿者的初衷,他们的观点都是对的,但是,这样的修改,背离了我帮助大学生解除迷茫的基本看法。送交二审的版本,由我自己完整修改、调整过四次,字数统计也由最初的55万,精简到了35万,我不愿意再做大的改动。最重要的是,我坚持我的判断,IT学子的迷茫,根本问题不在专业方面,而是大学和学习。照二审意见修改传达出的,将不是我对大学生迷茫的判断。于是,有一个多月时间,双方就陷入一种僵局,彼此没有任何的联系,事情没有任何的进展。在这一个多月的冷静当中,我也从由自己观点受到冒犯带来的恼怒中走出来,由对自己“完美无缺”方案的自赏,开始试图实现与自己也认可的二审意见融合。在和总编的一次长谈之后,决定将大学话题分散到全书的各个部分,而将IT专业、行业以及专业学习的话题尽可能前置。这就是现在正式发行的版本,这时正好是2013年的国庆长假,连续近十天的时间,每天十几小时的工作,完成了最后一次大幅度调整。再往后,主要工作由责任编辑董苗苗完成,她为此书付出了很多辛苦,也由于我的执拗,受了不少夹板气。但所有的一切,作为作者、编辑和出版社领导,都是为了打造一本让人能看得下去的好书,一切的争端,事后都是美好的回忆。

本文为CSDN原创文章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如需转载请联系market#csdn.net(#换成@)

名言名句

美女性感写真

旗袍美女

裸体美女图片